本期的推荐主题是:海派文学。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、消费文化发达,上海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,得风气之先,但也是西方思潮与中国封建余毒交杂,社会矛盾尖锐,阶级对立严重的地方。清末才子佳人小说、"五四"后的新才子佳人小说、上海滩的腐朽社会风气、资产阶级、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对海派小说的形成都有影响。海派文学就是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诞生的,可以看到,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吸纳了吴越文化的和其它地域文化,受到了世界文化主要西方的影响,逐渐形成了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海派文学。
风萧萧 徐訏 著
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:I246.5/2800

徐訏 《风萧萧》于1943年3月起在重庆《扫荡报》副刊连载,引起巨大轰动,居当年“畅销书之首”。小说将白苹等放入抗战的间谍斗争中,通过她们对国家与道德的忠贞选择,塑造出理想的女性形象。本书展开了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“革命”场景和“革命”故事: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,灯红酒绿的舞厅,一掷千金的赌场,真假难辨的化妆舞会……这里有狂欢和夜宴,也有冒险和牺牲;有敌友不明时的智斗,有美女与野兽的较量,还有虚虚实实的爱情……这里交织着“爱与恨,生命与民族,战争与手段,美丽与丑恶,人道与残酷,伟大与崇高,以及空间与时间与天堂与地狱”,这是革命最隐秘的一环:间谍战。文后有述评,由白苹之死分析出在救国与道德之间纠缠着的女性困境,这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其实符合了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期待。
施蛰存精选集 施蛰存著
北京燕山出版社 索书号:I217.62/0854=4
施蛰存尤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,代表作就是《梅雨之夕》、《春阳》等篇,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,追求新奇的感觉,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,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,成为中国"新感觉派"的主要作家之一。本书选取了他的主要的心理分析代表作。《将军底头》的艺术水平最高。历史典故、心理描写与魔幻色彩,三者结合得刚刚好。如果只论对性心理的描摹刻画,则《石秀》发挥得最出色。此篇取材于< 水浒>中“杀巧”故事,严格来说当然不能算历史小说,但是鉴于那个时代不少作家都喜欢从《水浒》中找原型,因而广义上归之为历史题材也不算错。
上海的狐步舞 穆时英著
中国文联出版社 索书号:I246.7/5

小说运用剪辑组合的方式,通过一个个互不相关的画面,描绘了灯红火绿的大都会夜晚的种种社会病象:夜晚僻静的街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,3个穿黑绸衫的人枪杀了一个提着饭篮的人;火车疾驶而过;接着出现的场景,是一个大富豪刘有德回到家,年轻的妻子先向他要钱,儿子又来向他要钱,用于夜生活的享受;工地上一位建筑工人被木柱压死;一个失恋青年在江边呆立……作者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,象电影镜头般的跳跃,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,表现了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。小说在结构上,时间交叉、空间跳跃、扑朔迷离、朦胧恍惚,令人眼花缭乱、目不暇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