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周阅读体检:建筑百年1840-1949
《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》杨秉德主编.
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:TU-092/46

本书分别对1840-1949年间我国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:广州、上海、天津、武汉、哈尔滨、大连、长春、青岛、济南、成都、重庆、芜湖、北京的发展及近代建筑的兴建情况做了系统的论述。建筑活动的进展取决于左右社会发展的政治与经济因素,本书首先把建筑活动置于社会政治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中,把建筑的发展作为社会政治、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来考察;同时建筑又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,本书也考察了城市中建筑风格演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。
《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》邓庆坦著.
武汉: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:TU-092.5/7704
作为“石头史书”的中国近代建筑,见证了政治风云的变幻沉浮,映射了社会思潮的潮起潮落,凝结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,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,就是中国近代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。
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,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在西方建筑文化而被动冲击下展开。在百余年中,西方近现代建筑体系的传播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主线。本书将中国近代建筑史划分为四个时期:1840-1900初始期、1901-1927发展期、1927-1937兴盛期、1937-1949凋零期。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发展进程极不均衡,初期发展缓慢,1900后加速,抗战爆发前期中国近代建筑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,今天遗存的近代建筑,绝大多数建造在这30年间。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建筑进入了凋零期。
本书分三部分共十讲。第一部分为第一讲到第三讲,分别以外力楔入、内力主导、住宅转型作为三个有代表性的纵剖面,勾勒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。第二部分为第四讲到第九讲,分别以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四个历史时期作为横剖面,勾勒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。第三部分为第十讲,是全书的结语,概括阐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建筑历史,阐明了以1949年为界的中国近、现代建筑历史不可分割的历史连续性。
《穿越百年的诉说》百年建筑传统摄影工作室
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:TU-092.5/1818

本书城市建筑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建筑为主。作者对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等城市中留存至今(包括翻修改建)的部分典型近代建筑进行拍摄,并考察它们建造时和落成后至今百年间经历的历史事件,完成一本带文字说明的摄影图集。一律使用4×5相机,黑白胶片,以典型的近代建筑为拍摄对象,力图使用百年前传人我国的传统相机,通过这种平凡质朴的视点,反映同样具有百年历史的近代建筑。为了帮助观众读懂这些建筑的语言,在图像旁作了简要的说明。可供对中国近代建筑史、大画幅摄影感兴趣的大众参考。